一、系统性理论架构
教材以生产运营系统的全生周期管理为心,划分为三大模块:
- 系统设计
涵盖设施选址、布局(如工艺流程布局、产品布局)及设备配置,调选址需综合考量供应链效率与市场能力,布局设计则直接影响生产流程的连贯性与资源利用率46。 - 系统运行与控制
聚焦生产计划体系(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RP)、库存管理模型(AC分类、经济订货批量EOQ)及供应链协同机制,通过定量模型(如计划技术CPM/PERT)优化资源配置4610。 - 系统维护与
引入业务流程再造(PR)方,结合质量管理工具(六西格玛、统计过程控制SPC)和技术升级路径(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现系统持续优化46。
二、心管理任务:QDC目标体系
教材明确提出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使是实现 "质量-交付-成本"(QDC)的动态平衡:

- 质量(Quality):通过ISO体系认证、质量功能展开(QFD)及失效模式分析(FMEA)保障产品一致性45;
- 交付(Delivery):依托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成信息流,缩短订单周期46;
- 成本(Cost):运用作业成本(AC)和约束理论(TOC)识别并消除资源浪费410。
三、方融合与创新
- 定量与定性结合
在设施选址、库存控制等环节采用线性、仿真模拟等数学模型,同时通过服务蓝图(Service lueprinting)等工具解决非结构化问题67。 - 前沿技术整合
专章探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物联网在供应链可视化中的应用,指向数字化与制造的转型趋势34。 - 跨职能协同
调运营与财务、营销的联动,例如通过供应链金融优化现金流,利用客户需求分析驱动产品设计57。
四、教学与实践应用
教材设计突出实战导向:

- 每章设置导入例(如供应链中断场景)和课后实训项目,模拟企业运营决策流程4;
- 引入丰田生产系统(TPS)的现场管理工具(6S管理、定置管理),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10。
企业反馈表明,该框架有助于管理者系统应对需求、技术迭代及化竞争挑战58。
陈心德教授的著作通过结构化知识体系与本土化例,为生产运营管理领域提供了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践适用性的重要参考文献。

陈心德教授作为生产运营管理领域的重要学者,其与吴忠教授主编的《生产运营管理》(第2版)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已成为内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的心教学用书。该教材系统构建了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相关问答
文章来源:
用户投稿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