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建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上海联通以"双万兆城市"为目标,持续代际升级。2023年正式商用的400G智能全光传送网7,为海量物联设备提供超低时延传输保障;2024年率先完成5G-A规模组网示范,在南京西路商圈实现4Gbps下行峰值速率7,为XR、云游戏等新兴应用奠定基础。针对物联网设备特性,构建了覆盖全的N-IoT,早在2016年即建成首个preN-IoT智能停车试点5,2024年完成5G-A物联RedCap终端百兆速率验证7,形成2G/3G/4G/5G/N-IoT多制式协同的架构。

三、平台化运营构建生态壁垒
依托联通集团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上海联通提供包含设备管理、数据安全、API接口等功能的PaaS服务8。平台具备三大差异化能力:支持MQTT/LWM2M等18种协议接入9,实现百万级终端并发管理;通过分布式架构保障高可用性,集成Redis、Hase等组件处理日均T级数据9;构建开放实验室机制,打造事业服务平台4,为表具厂商提供端到端解决方。2023年ICT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11,印证平台化服务模式的商业值。

二、垂直行业解决方深度渗透
在智慧城市领域,通过"平台+终端"模式打造标杆例:基于N-IoT的智能停车系统覆盖334个车位5,智能水表、燃气表实现远程抄表;与交通合作推出全首张SWP-SIM卡6,集成金融IC卡功能,推动移动支付创新。工业互联网方面,在施耐德电气上海园区实现5G LAN首次商用7,将5G深入PLC工业控制环节,该项目获"绽放杯"全金。车联网领域建成通感算一体试验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对车辆轨迹的厘米级监测7。

五、市场表现与布局
运营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业务收入突破90亿元1,其中宽带业务同比增长超50%11,物联网卡用户规模达百万级。面向未来确立三大方向:加速50GPON技术商用7,提升光纤承载力;拓展AIoT融合应用,在智能医疗领域试点远程监护系统3;深化连接服务,通过eSIM技术为跨企业提供""解决方8。预计到2026年,物联网业务将贡献整体营收的35%以上2],巩固其在智慧城市新基建中的心地位。

四、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上海联通采取"技术标准+应用孵化"双轨策略:技术侧主导制定5GLAN企业标准7,攻克通信感知波形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应用侧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全时在线轿车荣威3506,集成远程诊断、智能导航等12项车联网功能。生态合作涵盖芯片、模组、终端全链条,与移远、广和通等厂商建立创新中心,推动N-IoT模组成本下降40%3。通过物联网产业联盟吸纳200+成员4,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闭环生态。

上海联通作为联通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布局主体,在物联网运营领域展现出大的技术实力与生态整合能力。其业务体系以基础设施为心,围绕垂直行业场景构建端到端解决方,形成了覆盖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