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C+OM:与运营一体化,江都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通过工程总承包与托运营联动实现全周期管理5;
- ROT升级:在OM基础上增加技术改造,如洪泽经济开发区洪污水厂托运营包含设备更新与工艺优化5;
- 第三方协同:引入技术支持方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运营方-技术方的三角体系,提升决策科学性24。
六、典型例分析

- 托事项:涵盖日常运营、推广管理、合规性保障等,如商品上架、库存管理、数据等具体职责1;
- 权责划分:运营方需确保信息安全、定期提交运营报告,托方需提供品授权、支付费用并配合资源支持112;
- 风险控制:设置约条款,如运营方未达绩效需损失,托方延迟付款需支付约金1;
- 合作周期:通常以3-8年为基准,期满后可续签,确保服务连续性1012。
三、应用场景与优势
OM模式适用于以下领域:

- 普陀山污水处理项目:设计规模7000吨/日,运营期15年,通过专业化管理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5;
- 慈溪东部污水处理厂:采用OM模式后运营成本降低12%,排放风险下降40%,体现专业运营的环境效益7;
- 三门峡餐厨垃圾处理:旺能生态通过OM协议实现年处理收益492万元,验证中小规模项目的商业化可行性5。
托运营模式(OM)通过专业化分工重构了服务供给体系,在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效能、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方面展现出独特值。随着智慧化管理工具的应用与监管体系的完善,该模式将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权责分离:作为托方承担资产所有权与职责,运营方责技术性操作与日常管理;
- 专业服务导向:依托运营方的技术经验优化设施运行,例如污水处理厂通过专业团队实现水质达标7;
- 费用支付机制:根据合同约定支付运营费用,通常包含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两部分15。
二、合同框架与实施要点
典型OM合同需明确以下条款:

- 环保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运营,专业通过技术优化降低能耗,江苏灌云污水处理项目通过OM模式实现日均5万吨处理量57;
- 市政管网维护:管网运营责任边界清晰,适合长期托管理,广东潮州污水管网项目通过EPC+O模式整合与运营5;
- 服务升级: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OM引入专业团队提升服务质量,而非急于资产变现7。
其心优势在于:降低直接管理成本、利用专业能力提高运营效率、通过风险转移机制保障服务稳定性1012。
四、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OM模式实施需注意:

- 运营方遴选难度:专业资质与经验评估需建立多维评体系,如例中慈溪项目选择具有水务管理经验的中持水务7;
- 率争议:费用计算需结合处理量、管网长度等参数动态调整,江苏灌云项目采用“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双维度计5;
- 监管机制:需建立数据监控平台,如第三方机构参与运营数据分析,确保合规性24。
五、模式创新与延伸
OM常与其他模式结合形成复合型方:
一、定义与心要素
托运营模式(OM)指将资产的日常运营及维护工作交由具备专业能力的资本或项目责,同时保留资产所有权710。其心要素包括:
托运营模式(Operation & Maintenance,简称OM)作为一种与资本合作的重要形式,在基础设施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该模式的心在于保留存量资产所有权,将运营维护职责托给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相关问答
文章来源:
用户投稿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