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建立覆盖工艺控制、设备操作、安全防护的标准化文件库,例如制定《生化池DO控制作业指导书》《有限空间作业九步》等610;
- 数据驱动:构建厂级智慧水务平台,集成进水预模型、曝气优化算等模块,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寻优调控57;
- 协同管理:通过SCADA系统与管网运营实时共享数据,提前预判进水量质变化,形成“厂-网-河”一体化管控410。
六、环境友好与责任履行
运营管理需超越技术层面,化生态和责任:

- 双重合规:同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环保督察要求,特别总磷、粪大肠菌群等易超标指标16;
- PDCA循环:通过季度内部审、年度管理评审识别运营短板,例如针对污泥含水率偏高问题,可引入板框压滤+低温干化组合工艺进行技术改造78;
- 标杆对标:参与行业能效领跑者评选,学习先进水厂的精细化管控经验(如槐房厂的地下式设计、新加坡樟宜厂的NEWater技术)410。

- 技能提升:通过厂内导师制、行业认证培训(如注册环保工程师)提升员工工艺调控和故障诊断能力,特别化生物池异常工况(如污泥膨胀、硝化崩溃)的处置训练46;
- 绩效考:建立“处理单耗-设备完好率-水质达标率”多维考指标,将节能降耗成果与绩效金直接挂钩810;
- 梯队培养:实行“青年技术骨干-中年专家-行业领人才”的阶梯培养计划,重点弥补35-50岁经验型技术人员的断层问题19。
五、标准化与智慧化协同
污水厂需融合标准化管理体系与智慧化技术:

- 邻避效应化解:采用生物除臭+离子送风组合工艺控制厂区异味,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消除居疑虑39;
- 低碳转型:试点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力争碳减排度年均下降5%17;
- 应急保障: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储备聚合硫酸铁、粉末活性炭等应急物资,确保极端情况下出水不影响下游水体210。
七、合规管理与持续
严格执行行业规并建立持续机制:

- 预防性维护:制定年度大中修计划和月度保养方,重点监控易损部件(如曝气器膜片、脱水机滤带)的更换周期,采用状态监测技术预判故障68;
- 智能化改造:对老旧设备加装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例如通过振动监测判断风机轴承磨损程度110;
- 应急机制:设置抢修专班,对突发故障执行“1小时-4小时修复”标准,并定期演练极端工况(如进水冲击荷)下的处置流程29。
四、专业化人才梯队
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需构建“技术培训-考激励-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才体系:

一、安全稳定与水质达标为心
污水厂运营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处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以出水水质达标为心目标15。这要求建立完善的水质管理,包括检验体系(环保监测部门、总和污水站)、水质控制指标动态监测机制,以及针对进水的快速预14。运行中需实时监控生化单元溶解氧、污泥浓度等关键参数,结合季节变化调整工艺,例如冬季需预防低温导致的污泥活性下降和泡沫问题35。同时,应通过设备冗余设计(如备用泵组、双电源系统)和标准化巡检,限度减少突发故障对水质的影响26。
三、设备全生周期管理
设备管理需贯穿采购、运维到报废的全周期:
二、经济性与资源化平衡
污水厂需遵循“按需生产、经济生产”原则,在保障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优化能耗与成本16。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能源分级管理体系,对鼓风机、提升泵等高耗能设备实施变频控制;通过碳源精准投加、污泥回流比优化降低剂消耗37;推行非居用水超定额累进加,化水资源值导向1。资源化利用成为趋势,例如将污泥焚烧余热用于厂区供暖、中水回用灌溉等,需在工艺设计阶段融入循环经济理念710。
污水厂运营管理原则
相关问答